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趙峰 通訊員 張子緯
5月16日,老河口市光化街道辦事處福瑞家園小區(qū)。
每說一句話,他都要梗著脖子,右臉緊繃,雙眼上翻,才能斷斷續(xù)續(xù)、含含糊糊地從嘴里蹦出幾個字。
他叫郭亮,一名腦癱殘疾人,卻用愛心為80名殘疾人筑起幸福家園。
“我是殘疾人,最能理解他們的苦”
38歲的郭亮是不幸的,因早產(chǎn)缺氧,一出生就患有腦癱,被認定為二級殘疾。從說話到走路,從穿衣吃飯到入校學習,他始終比同齡孩子慢很多。
長大后,郭亮去過福利企業(yè)上班,沒多久就被老板善意勸退——在生產(chǎn)崗,他的動手能力不行;在服務崗,他的語言水平又不夠。
打工不成,郭亮開始單干——推銷過白酒,可話都說不清楚,誰會買酒?還有很多次,酒店老板把他當成乞丐,推搡出門外。他擺過小吃攤,別人炒3碗飯的時間,他只能炒1碗飯,沒多久,小吃攤也黃了。為了不讓父母難受,他依舊每天按時出門,然后在江邊公園找個石墩,看著江水消磨時間,晚上再按時回家。
“從記事起,不管受任何挫折、任何委屈,我都沒哭過?!彼f,不是不想,是不能,不能讓父母更傷心。
2020年,新冠疫情時,熱心的郭亮主動來到光明社區(qū)擔當志愿者。在給居民送藥送菜送飯的過程中,他了解到,附近幾個小區(qū)居住著百余名殘疾人。
和郭亮一樣,他們無法正常就業(yè)、無法自立生活?!拔沂菤埣踩耍钅芾斫馑麄兊目?。”于是,他萌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無懼質疑,建起敬老助殘服務中心
“我想把這些殘疾人集中起來,照顧他們?!惫琳f。
善良的父母表示支持,希望以“照顧殘疾人”這種方式,證明自己不是殘疾人,這是兒子的夢想。但也有人擔心,他自己都需要照顧,還能照顧好別人?更有甚者,質疑他的動機,是不是想賺取政策補貼和社會捐助?
對于不同的聲音,郭亮只是默默行動起來。2020年下半年,在他多方奔走和老河口市殘聯(lián)及光明社區(qū)支持下,福瑞家園殘疾人之家正式開門。兩年后,升級為老河口市益啟愛敬老助殘服務中心,總面積超過200平方米,性質為民辦非企業(yè)單位。
小姑娘葉雨琦來了,身患智力四級殘疾的她此前時而沉默寡言,時而脾氣暴戾,左鄰右舍唯恐避之不及。來到服務中心,經(jīng)過工作人員悉心照料,她愿意打開心扉,和身邊的這群朋友交流。
智力二級殘疾的馮智浩來了,擺弄著五顏六色的絲線和塑料,沒一會兒就制作出一束仿真花。站在身后的母親魏桂貴眼眶濕潤了,回憶起過去的21年,她說:“從他出生開始,我就沒離開過他半步?,F(xiàn)在看著他很開心、能做事,就算哪一天我走了,也放心啦?!?/p>
而另一位殘疾人張震離開了,在服務中心康復、鍛煉近1年后,他于2024年初在襄陽市找到一份工作,每月收入2000余元。據(jù)了解,已有3名像張震一樣的殘疾人,從服務中心走上了工作崗位。
老河口市殘疾人康復就業(yè)服務中心副主任王亞林表示,來此進行康復、托養(yǎng)、輔助性就業(yè)的殘疾人已超過80人。
傾盡所有,希望愛心持久飛揚
愛心的故事不脛而走,不少空巢老人、留守兒童慕名而來。
去年年底,肢體殘疾的張雅麗告訴郭亮,自己的母親不慎手臂骨折,想來服務中心做康復訓練,郭亮爽快答應。此后3個月里,母女倆結伴而來,相依而歸。
福瑞家園小區(qū)的很多老年人經(jīng)常來服務中心下棋、打牌,冬天有熱茶,夏天有冰水。逢年過節(jié),郭亮還會邀請附近居民一起包湯圓、包粽子、包餃子等。
2020年以來,老河口市殘聯(lián)、民政局以項目資金、建站補貼、運營經(jīng)費、社會捐贈等方式,給予服務中心各類資金超50萬元及5萬余元的儀器設備。
可隨著人員越來越多,每月支出逐步上升,2024年3月、4月支出均超過2萬元,包括房租、工作人員工資、水電費等,“結余”一欄已是負數(shù)。
郭亮說,父母已幫忙墊了很多錢,身邊的親戚朋友也借了一圈,自己不好意思再開口了。對此,老河口市殘聯(lián)副理事長相覓賢表示,將會加大力度進行扶持,不能讓郭亮奉獻愛心卻難過傷心,“也希望更多的愛心團體、愛心人士能伸出援手?!?/p>
(除郭亮外,文中殘疾人均為化名。)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