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員從太空俯瞰地球時,為什么會感到恐懼?他們究竟看到了什么?
我國首位女航天員劉洋在談到艙外太空行走時表示,當她出艙進入太空的那一刻,四周一片漆黑,那種“深不見底”的黑暗讓人難以形容。面對這樣的場景,劉洋瞬間遭受了極大的心理沖擊,不敢繼續(xù)凝視那無盡的深淵,害怕自己一旦松手就會飄走。
這種強烈的恐懼感實際上是由全景效應引起的。這是一種罕見且僅在離開地球后才會觸發(fā)的心理現象。簡單來說,當一個人第一次作為獨立個體到達地球之外,并首次目睹整個地球時,大腦會暫時無法處理這一畫面所包含的信息量。同時,對于宇宙、太空、自身以及人類整體的認知都會發(fā)生刷新,許多抽象的概念在這一刻變得具體而真實。
隨后,人們會產生巨大的陌生感和疏離感,仿佛自己是獨立于整個宇宙存在的個體,除了地球和自己之外,周圍只有無邊無際的黑色太空背景。
美國科學家曾對數百名國際空間站上的宇航員進行調查,發(fā)現他們在執(zhí)行艙外活動時都會產生一些壓抑的負面情緒。其中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宇航員提到,當他在浩瀚的宇宙中望向渺小的地球時,他堅信人類將在500年至1000年內自我毀滅。
然而,全景效應的影響范圍僅限于月球軌道附近。因為再往外飛行,地球就會失去細節(jié),變成太空中的一個小白點。阿波羅計劃中的登月宇航員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在月球上看到的是一個巨大無比、高懸于漆黑太空背景之上的超級地球。全景效應疊加巨物恐懼癥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奧爾德林后來接受采訪中提到,他認為最大的感悟是在宇宙尺度上,人類是一個渺小的整體。隔著38萬公里的距離,人類世界內部的紛爭和喧鬧都顯得微不足道,取而代之的是一種脆弱文明居住在一顆脆弱星球上的悲哀。用卡爾·薩根的話來說:“地球只是一粒懸浮在陽光中的塵埃?!?/p>
1990年2月14日,旅行者一號探測器在64億公里外回頭拍攝了太陽系行星的全家福照片。在這張合成的照片里,地球僅占0.12個像素,幾乎就是一個不起眼的小白點。如果不特別指出,沒人能相信這就是生活著幾十億人的地球。到了2019年,卡西尼號探測器從土星環(huán)視角拍攝了地球,盡管仍然是一個小白點,但亮度提高了很多。
總體來看,人類作為地球上土生土長的物種,第一次從地球進入太空后受到心理上的震撼是很正常的。隨著未來科技的進步,越來越多的人進入太空工作和生活后,這種新奇感可能會逐漸消失。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