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09-06-29 作者:張欣 閱讀:2,031次
自2004年“12355”青少年服務熱線統(tǒng)一號碼啟用以來,“12355”不斷發(fā)掘青少年法律維權、心理咨詢、升學就業(yè)等各方面的需求,致力于推動青少年需求與社會服務資源供給的有效對接。2006年9月8日,全國12355青少年服務臺建設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以此為標志,共青團組織開啟了在全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市(副省級城市和地級城市)三級建立12355青少年服務臺的探索。
如今,這個號碼已經(jīng)超越了5年前單純的“服務熱線”定位,逐漸成為共青團組織直接面向青少年的綜合性服務窗口和平臺。
為了記載“12355”青少年服務臺5年來的蹣跚腳步,為了追蹤那些推動青少年權益保護工作不斷發(fā)展完善的經(jīng)典案例,本版從即日起推出“12355”專欄,期待您來稿分享經(jīng)驗和心得。稿件請發(fā)至zhangxin@cyd.net.cn
欄目主持人:張欣
最近,在安徽省合肥市三里庵飛虹菜市場里,很難再見到賣牛肉的小男孩王斌(化名)。見著打聽王斌的“生面孔”,生肉攤位的小商戶們總要對來人上下打量一番,“你是誰?”“找他干嗎?”
如此警惕事出有因。去年3月20日,也有人來找王斌,拳打腳踢,還動了刀子,把孩子砍傷,孩子被送進了合肥105醫(yī)院。
這個14歲的男孩命運令人唏噓:母親早逝,父親又因車禍喪失了勞動能力,生活不能自理。王斌只好輟學擺起了牛肉攤,掙錢養(yǎng)家,供弟弟讀書。出事前幾天,有市場管理員來找王斌,叫他把“好地段”讓出來,給出得起價錢的商戶。王斌不從,這才招來了災禍。兇手逃之夭夭,王斌的醫(yī)藥費陷入困境。朋友替他抱不平,手舉白布“狀紙”出現(xiàn)在合肥論壇上——“兇手受人指使光天化日拿刀砍人,被砍人既(竟)然是少年!”
王斌的不幸引起了網(wǎng)友的關注,其中就包括安徽省12355青少年服務臺的志愿律師們。情況被反映給服務臺負責人姚煒耀。
姚煒耀帶上一名公益律師趕到醫(yī)院,王斌躺在病床上,剛剛接受縫合手術,頭頂上一道紅腫的刀口令人觸目驚心?!爱敃r孩子情緒特激動,充滿了焦慮和憤怒。”姚煒耀從王斌的言語中聽出了危險的苗頭——他要報仇。姚煒耀向王斌承諾,替他討回公道,同時聯(lián)系了一名心理咨詢師開導孩子。
案情已經(jīng)很清楚,緝拿兇手是公安機關的職責,對于“12355”來說,當務之急就是籌錢,讓孩子安心治傷。王斌住院的5000元是好心人湊出來的,接受醫(yī)療護理期間,每天至少還要花費200元,這個多災多難的家庭實在難以負擔。
好在姚煒耀知道去哪兒籌錢。他是全國律師協(xié)會未成年人保護委員會派駐安徽省的專職律師,2006年5月,團安徽省委和省律協(xié)合作開展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姚煒耀被派往“12355”青少年服務臺坐鎮(zhèn)。他知道全國律協(xié)有筆“新起點”小額愛心基金,專門針對權益受到侵害未得到補償?shù)奈闯赡耆藢嵤┰?。他打了份報告,替王斌申請?000元,先把眼下的難關渡過去。
實際上,姚煒耀一直知道從哪里籌錢,來保證服務臺的運作。
團組織運籌下的“12355”青少年服務臺,大多面臨相同困境——缺錢,少人。安徽省“12355”青少年服務臺也是如此。
服務臺辦公室隱匿在省團校大院一隅,在一棟出租的辦公樓外,“12355”的牌子與一家工程咨詢公司和會計公司的牌子擠在一起。辦公室不大,卻足以安放服務臺唯一的接聽座席。姚煒耀幾乎包攬了服務臺全部維權案件的接聽、記錄甚至回訪工作。
當然,他也在省內(nèi)組織了30多名志愿律師參與案件受理并提供法律援助??芍驹刚卟皇敲赓M勞動力,長年累月自掏腰包,誰還能負擔起這份“志愿精神”。服務臺沒錢,一年就500元經(jīng)費。姚煒耀也不急,因為他特殊的身份使服務臺“腳踏兩岸”,成為省律協(xié)與團省委間的一座橋,“兩岸”的資源都可供使用。
“公益律師在論壇上發(fā)現(xiàn)王斌的案子,為什么直接找到服務臺?”姚煒耀告訴記者,以服務臺志愿律師身份辦理青少年維權案件,可以向全國律協(xié)申請1000元辦案補助,程序非常便捷。如果“自己做”,光報審開銷就要繞一大圈。工作經(jīng)費有了保障,人力資源被更緊密地聚攏在服務臺周圍。
“12355青少年服務臺是全省法律工作者聯(lián)系交流的平臺?!币樢J為,對未成年人保護工作者來說,比起省律協(xié),“12355”這個平臺上可利用的資源也許更多?!笆∥闯赡耆吮Wo委員會辦公室就設在團省委權益部,省未保委成員單位可包括省內(nèi)大部分廳局級單位呢。”各種資源都被整合在了“12355”綜合平臺上。
拿到愛心基金,姚煒耀又為王斌指派了一名律師免費提供法律服務。兇手歸案后,志愿律師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賠償?shù)耐瑫r,多次與被告人家屬協(xié)調(diào)溝通。最終,被告人為取得受害人諒解,同意給予高于法定數(shù)額兩倍的賠款,王斌獲得了一次性賠償款3.7萬元。
王斌的案子結了,姚煒耀的憂愁卻久久不散。他認為,類似的案件暴露出“12355”服務臺目前存在的一些問題。
王斌幼時隨父母到合肥打工,一家人的戶籍都在老家肥東,這讓他和弟弟被隔離在政策陽光普照之外。比如,他無法在合肥當?shù)厣暾埖捅Qa助。這種情況下,盡管尚處于國家規(guī)定的9年義務教育階段,王斌也只能選擇輟學養(yǎng)家。
這就陷入了一個惡性循環(huán)。站在社會救濟邊緣的孩子們,本應該是“12355”青少年服務臺關注的重點對象,卻因為走出了學校、社區(qū)的視線,而成為“12355”服務的盲點。“對這部分青少年遇到的問題,我們還停留在事后補救上,想做到事前預防,很難!”姚煒耀感慨。
然而,面臨的困難還不僅僅在于防范。
6月10日中午,姚煒耀帶著記者找到王斌位于菜場盡頭的那間廉租房時,只有他的父親癱臥在家里那張大木板床上,身邊的電飯鍋內(nèi)膽上沾著干癟的米飯粒。他口齒含糊地告訴我們,兩個兒子都在105醫(yī)院。
原來,王斌的弟弟在學校跟同學打鬧,從三層樓上跳下來,摔傷了手臂。姚煒耀又趕到105醫(yī)院骨科病房,詳細了解情況后,他提出替孩子向學校爭取賠償。王斌還記得這個幫過自己的律師哥哥,但對于他的突然造訪卻感到有些意外。
姚煒耀告訴記者,服務臺對經(jīng)手個案的追蹤服務一般不超過三年。王斌的官司結案后,他同一名心理咨詢師一起對王斌進行過一次回訪,看孩子精神不錯,賠款也已經(jīng)拿到手,就沒再跟蹤回訪。“如果沒有這次采訪,我們還真發(fā)現(xiàn)不了這孩子又有需要了?!睆尼t(yī)院回來的路上,姚煒耀反復念叨著。下一步,安徽省12355青少年服務臺的目標,就是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事后回訪和反饋制度。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